通知公告

2003网站太阳集团 关于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
发布人: 发布时间:2017-05-11 16:14 点击数量:

校内各单位:

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中共重庆市委、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意见》、《重庆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通知》等文件精神,深化我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构建具有国家视角、契合重庆战略、富有学校特色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创业能力的应用型人才,特制订本实施意见。

一、指导思想

坚持立德树人的价值引领,把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作为学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示范阵地,把培养应用创业类人才作为“合格+”多元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关键载体,把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作为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核心任务,以构建通识教育、系统教育、重点教育、精英教育分层递进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为抓手,为地方经济建设发展提供强有力的创新创业人才支撑。

二、总体目标

“十三五”期间,实现筹集800万创业资金、聘请300名创业导师、培育300个创业团队,依托100名校友、携手100家企业、培养100名精英创新创业人才的目标。举办区域性创新创业高峰论坛,打造创新创业品牌,建立创意创业文化精品社团、培育创业示范人物,挖掘创新创业典型案例、遴选创新创业项目,建成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

三、主要举措

(一)建立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并重的理念体系

1.坚持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创新创业教育理念。支持教师利用科技创新项目指导学生创业,坚持专业教师即创业导师的思路,通过实施创新创业教育、加强创新创业实践、搭建创新创业平台、提供创新创业服务、开展创新创业研究,注重培养学生创新特别是原始创新意识,开展启发式、讨论式、探究式教学;注重增强学生实践能力,培育工匠精神,践行知行合一,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创新创业实践做到成长阶梯化、项目训练化、课程模块化、教学赛训化、评价成果化,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塑造建树独特的创新专才和创业人才。

(二)构建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深度融合的课程体系

2.打造分层递进的创新创业课程模式。针对大学一年级所有学生开展创新创业通识教育,主要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针对大学二年级有创业意向的学生,开设创业专班,主要培养学生的创新品质和创业潜质;针对大学三年级有创业目标的学生,开展创新创业重点教育,主要培养学生的创业实战能力和孵化水平;针对大学四年级实际创业的学生,开展精英教育,主要开展参与市场竞争的核心能力教育。

3.搭建“合格+”创业类人才培养载体。通过设立创业文化节、创新创业文化墙、创新创业文化社团、创新创业经典故事汇的方式建设创业文化区,培育创业文化;通过在学生生活区域开设创业亭、参与电商零投资创业经营的方式构筑创业起航站,培育创业意识;通过线下专题化教育和赛训实践的方式打造创业赛训营,培育创业灵感;通过开办创业先锋班的方式开展创业实践训练建构创业梦工厂,培育创业能力;通过开展创业孵化、进行创业训练的方式铸造创业种子器,培育创业精英。

4.加强创新创业教育课程群模块化建设。通过与专业机构合作的方式继续建设好《大学生创新创业基础》等必修课程,根据创新创业活动各环节的需要,开发法律类、财务类、营销类、管理类等与创新创业实战密切相关的选修模块课程;运用大数据技术,开发、移植、推广慕课、视频公开课等在线创新创业教育开放课程资源,引导学生利用网络进行自主学习。

5.线上线下结合实现多样化教学。充分运用线上和线下资源,采用小班化教学方式,邀请行业领域专家、创业导师、杰出校友举办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专题讲座,讲授各自专业内的前沿科技、发展现状、市场机会、政策解读以及创业历程等内容,扩宽学生视野,为创新创业活动提供可借鉴的经验,为提升学生创新创业动力和能力做好推动和引导工作。

(三)探索以赛促训、创孵一体的实践体系

6.搭建路演竞赛平台,赛训结合,以赛促训。与相关机构联合打造2003网站太阳集团周末创业集市暨永川科技一条街、2003网站太阳集团创新创业大赛、永川区寻找最佳合伙人创业路演活动、区域创新创业峰会。每个学院至少搭建一个学科竞赛平台、一个创业大赛平台、一个讲座沙龙平台。组织好中国创新创业大赛、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创青春”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等市级及以上竞赛的参赛工作。继续实施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

7.集中开办创业专班,提档升级创业先锋班,加强“合格+”创业类人才培养。按照信息科技类、文化创意类、电子商务类从低年级选拔200人组建创业专班。加强对创业先锋班的研讨,从课程设计、师资配备、教学方式、实训模式等方面进行全方位改革。每年从接受创新创业系统培训的200名学生中选拔80名有志于创业的学生组成创业先锋班参与集中训练,进行重点培养,“创业先锋班”主要学习“创业能力、创业实务和创业实战”三大模块课程。“创业先锋班”所有学生不涉及学籍和院系调整,除本专业学习外,需修满一定学分的创业课程和实训课程,毕业同时获得创新创业专项结业证书。

8.举办各种“卓越创业人才”培养实验班。继续举办和强化光电材料与器件卓越工程师实验班、软件园储备干部预备班、卓越教师教育实验班、卓越园林人才实验班,以及各教师教育类专业成立的未来语文名师工作坊、知行苑、名师梦工厂、健行班等特色班。在此基础上,充分利用国际国内资源,开展校企、校地、校所、校校合作以及国际教育合作,联合举办卓越创业经理人、卓越创业营销人、卓越农村创业人才、卓越乡镇管理人才、卓越村官等政企人才实验班,形成完善的卓越创业人才培养机制。

9.打造专业实践与创业实践相结合的孵化体系。通过各学科的专业实训以及导师项目的科研训练提升学生的创新意识,通过创新毕业设计、毕业创作考核的方式提升学生的创意设计能力,通过参与创新创业大赛的竞赛训练提升学生的创业实战能力。

10.坚持统筹规划、整合资源的原则建设创业园区。利用学校专项资金、政府扶持基金、社会公益基金,结合地方产业优势、产业布局,依托地方产业园区、开发区、企业集团,以培育创业主体为目标,以完善创业服务为重点,加快大学生创业园建设,强化创业园区的示范和辐射带动作用,为大学生创业者提供良好的创业环境和创业服务。

(四)打造政产学研开放共享的平台体系

11.校地校企共建共享创新创业学院。由区、校、企合作共建一所综合性、实践性创新创业学院,按照“创客中心、能力本位、需求导向、分类探索、多元培养”的基本要求,贯穿“创新创业教育—创新创业实训—仿真培训—项目孵化—对接投资—导师介入—全链条创业”全过程,功能定位为创业教育执行者、创业就业训练营、创业能力提升场、创业项目孵化厂、创新计划实施端、创业园区运营器、创业实践集成坊。开办企业领导力提升班、创业实践专班,探索建立跨院系、跨学科、跨专业交叉培养创新创业人才的新机制。

12.建立科研教学平台助推创新创业的培养机制。依托新材料技术研究院、创新靶向药物国际研究院、重庆市特色植物产业协同创新中心、重庆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等特色优势学科团队、工程中心和实验室资源,开展复合型、创新型人才培养,培育一批科技型创新创业团队,孵化一批科技型企业,探索科教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充分发挥专业实验室、虚拟仿真实验室、重点实验室、工程中心、实训中心等现有教学资源平台的作用,加大开放力度,为学生的创新创业实践活动提供条件和便利。

13.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创业“五大中心”。引进知名企业联合开展线上通识教育和线下精英教育,打造创业教学中心;携手地方政府和知名企业打造区域性创新创业研究中心;整合人力资源、工商、税务、科技、教育、共青团等部门资源建立一站式服务平台,开发创业APP,打造创业服务中心;整合投融资企业的基金、核心技术、营销渠道与学校的优秀项目进行有效对接,打造创业资源中心;与地方政府、大型企业合作开办校外大学生创业园区,打造创新创业平台中心。

14.大力加强“1+N”众创空间建设。“1”是指在学校层面建设一个综合性众创空间,“N”是指各学院建立1个学科群创新创业综合平台、校内科研院所各建立1个科技型创业孵化平台,打造校级、市级和国家级三级示范性众创空间,为学生提供分享知识、兴趣、创意和创新思想的自由畅想空间,为创新创业团队和企业家、合伙人、投资人等进行业务洽谈交流提供社交空间,为企业与师生创业者提供对接平台,推动科技成果转化。

(五)搭建校院协同高效快捷的服务体系

15.完善创新创业激励和考评机制。加大对二级学院创新创业教育工作质量考核力度,提高目标指标考核权重,并把各二级学院创业教育质量作为衡量办学水平、考核学院领导班子的重要参考指标。对创新创业教育工作开展情况较好的二级单位、学院以及对指导学生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并取得优异成绩的个人实施奖励和表彰。设立创新创业奖金,并在现有相关评优评先项目中安排一定比例用于表彰创新创业成效突出学生。

16.遴选建设一支实战型创业导师队伍。按照“集中遴选一批、对外聘请一批、选送培训一批”的方式打造一支实践型创业导师队伍。在校内遴选一批专业课教师通过集中培训、挂职锻炼的方式打造专业教学型导师队伍; 聘请一批校内外具有创新创业大赛参赛指导经验的教师和专业人士打造竞赛指导型导师队伍;选聘一批国有大中型企业和一定规模的民营企业、商业银行、证券公司、保险公司、信托投资公司、基金管理公司、知名风险投资公司或机构的负责人、管理者、创业者打造孵化育成型导师队伍;面向机关事业单位、行业协会和其他社会组织聘请一批人士打造政策服务型导师队伍。

17.多渠道、多领域筹集创新创业资金。学校将设立专项资金项目支持创新创业培训、项目孵化和设备购置等,同时通过企业、行业协会、天使投资人、校友会、校企校地合作平台、风投基金等多渠道筹集资金,整合创新创业基金,完善管理体制和市场化运行机制,引导大学生申请各类投资基金,推动创新创业活动的开展和科技成果转化。

18.注重营造创新创业文化氛围。各学院利用新生入学教育、周末教育举办创业故事汇活动,营造人人创业、主动创业的环境;学校相关部门要遴选经典创业案例制作创业案例集,在校报和广播台开设学生创业专栏的方式传递创业好声音;通过开设创新创业文化墙、打造创新创业文化社团方式营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氛围;通过创业文化节、创业路演活动、各学院的创业沙龙讲座和创业大赛等各类载体展示创客的创业风采。

(六)健全层次分明接口顺畅的制度体系

19.完善创新创业学分替代与转换制度。将创新创业课程纳入必修课并计2个学分,制订《创新创业学分认定与转换管理办法》,学生以注册公司、组建工作室、参与课题研究、开展创新实验、参与众创空间等进行创业实践,可以折算为学分,计入学业成绩。

20.修订促进学生创业的学籍和学生管理制度。修订《学生管理手册》、《学生成绩管理办法》等,健全休学创业的弹性学制,放宽学生学习年限,允许学生分段完成学业。新生可以申请保留入学资格开展创新创业实践,入学后也可以申请休学开展创业。创新实践、休学创业的学生,经个人申请学校批准可以转入相关专业学习,降低学生创业的机会成本,让学生在自主创业方面有更大的选择空间。建立创新创业档案,客观记录并量化评价学生开展创新创业活动情况。

21.出台相关政策鼓励教师创新创业。按照人社部《关于支持和鼓励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创新创业的指导意见》相关文件精神,鼓励离岗创业的教职工,主动吸纳并带动学生通过参与项目、企业实习、兼职等方式到科技型企业中开展创新创业实践。

四、保障措施

(一)健全体制机制。

学校成立由校长任主任的创新创业工作委员会,负责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研究、督促和推进落实。各学院要把深化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作为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重要任务摆在突出位置。各学院要落实创新创业教育主体责任,把创新创业教育纳入改革发展重要议事日程,成立创新创业教育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统筹落实学院的创新创业工作。

(二)明确工作职责。

创新创业办公室负责上级有关创新创业相关政策的落实,会同相关部门制定学校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并组织实施,指导创新创业课程体系改革,协助相关部门做好学生创业教育与导师库建设,加强学校“众创空间”和学生创业孵化园的规划建设,牵头筹建创新创业学院。

教学部负责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课程规划、编制、教学质量监控及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负责修订和实施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有关学籍制度, 负责“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具体宣传、组织、培训、选拔与作品培育工作以及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的具体实施,协助创新创业办公室开展创业先锋班相关工作。

学工部负责“挑战杯”、“创青春”创新创业大赛的具体宣传、组织、培训、选拔与作品培育、指导和参赛组织工作,指导扶持创新创业类学生社团,多渠道、多途径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统领各二级学院周末思想教育创新创业课程的组织与实施。

科技部负责全校研究生创新创业项目的发掘和培育工作,负责科技评价制度、科技人员和科研项目管理改革,各级各类科研平台开放共享与服务,协助创新创业办公室开展众创空间的建设以及创新专家库建设。

教工部负责落实国家和重庆市在职称评聘、评优评先、绩效分配、离岗创业等支持创新创业的有关政策。

资产部负责落实国家和重庆市在科研经费报账、税收等支持创新创业的有关政策,负责学校创新创业工作经费预算的编制、下达;负责学校创新创业工作及创新创业教育设施、设备的采购与调拨。

党群部负责创新创业教育氛围的营造,创新创业文化建设,以及宣传舆论的引导。

校务部负责将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工作纳入年度目标,并组织制定考核评价标准,协助相关职能部门对工作推进情况进行监督。

总务部负责大学生创业园区的加层改造和基础建设,参与和配合学校打造大学生科技创业一条街。

重庆地恩科技开发有限责任公司负责大学生微型企业孵化园区的日常管理、运营和考核,负责“百川兴邦”众创空间企业的孵化、运营和管理;负责学校科技类项目的孵化和成果转化。

二级学院和科研机构负责结合本单位学科专业特点,落实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各项具体工作,制定本学院的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实现改革目标,并接受职能部门对工作目标完成情况的监督和考核。

(三)细化实施方案。

各学院和相关部门要结合实际制定深化本部门本学院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方案,明确责任分工,制定年度工作计划。

(四)强化督导落实。

工作考核部门要把创新创业教育质量、创新创业教育改革落实情况作为衡量办学水平、考核领导班子的重要指标,作为重要目标纳入学校目标指标体系。

(五)加强宣传引导。

加强对国家和重庆市创新创业相关文件的解读和宣传,帮助学生了解政府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扶持政策,鼓励和引导大学生创新创业。通过会议动员、政策宣传、创新创业成功案例分析(享)等多种方式,宣传创新创业教育工作,营造尊重创新、勇于创造、善于创业的校园文化氛围,激发广大师生的创造潜能。

 

 

                                                        2003网站太阳集团

                                                        2017年5月11日


Baidu
sogou